您的位置:首頁 >科技 >

2024中國自動化與人工智能教育大會在京舉辦

2024-08-22 17:49:26    來源:千龍網

8月21日上午,2024中國自動化與人工智能教育大會暨2023-2024學年全國青少年勞動技能與智能設計大賽全國決賽在北京盛大開幕。大會包括五場大會報告、一場高峰對話外和7場平行論壇,邀請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自動化和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趨勢與策略、智能教育與教育均衡發展新模式等議題展開討論,為院校的人工智能教育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來自全國的9000余名參賽選手參加比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世界,人類社會的每一個領域都因其而煥發生機。然而,技術進步在為我們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要應對這些挑戰,關鍵在于培養一大批具備智慧與創新能力的新人。創新來源于創造力的培育,把想象與創造融入到勞動技能培養中,才能真正培養出未來的卓越工程師和科學家。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辛兵在致辭中表示,加強科學技術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是保障持續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基礎工程。我們需要大力加強科教合作,致力于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使他們能夠真正成長為未來科技創新的引領者和中堅力量。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原中國地質大學黨委常委、副書記姜恩來在致辭中強調了本次大會對探索智能教育與教育均衡發展新模式,打造教育新生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貢獻,并為大賽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把準科技發展方向,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加強青年人才培養,激發科技創新活力;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建設智能教育發展共同體;堅持以人為本,強化人工智能規范。

隨后,北京市第二中學教師高凱作為裁判員代表,北京市西城區黃城根小學李長軒、新疆喀什地區第二中學朱思百、廣州第十三中學李金娜作為參賽選手代表上臺宣誓。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作了題為“AI賦能教育的知識生產與創造力培養”的報告。鄭南寧院士指出在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同時,一定要高度重視有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例如數據隱私和安全、教育資源不平等、過度依賴AI、缺乏情感支持、人際交往能力減弱等問題。因此,把人類的訴求、生命的意義、文化和心理的需求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起來,使教育成為一個可追溯、可視和可計算的過程,培養學生輕松使用和駕馭人工智能的創造力是應對智能時代必須有的教育觀。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鄭慶華為大家帶來了題為“人工智能與科學教育融合發展——認識與思考”的報告。鄭慶華院士指出人工智能已經成為賦能一切的新質生產力,以及正在打造未來教育新形態,未來教育呈現出互教互學、虛實一體、個性伴隨等特點。AI賦能科學教育的關鍵是創建新場景、新應用,例如提供沉浸式教學、個性化服務、綜合性測評等,深刻把握人才培養的規律和目的,重視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相結合。

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帶來題為“知識增強大模型”的報告。王海峰指出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掀起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大模型技術通用、能力全面,為通用人工智能帶來曙光。他認為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需要基于自主技術體系和工程平臺,通過產學研合作的方式,培養具備基礎理論素養、工程實踐能力和AI原生思維的復合型人工智能人才,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聰作了題為“訊飛星火大模型最新進展及其在教育領域典型應用”的報告。劉聰院長認為大模型的“智能涌現”推動了AI技術階躍,也引發了國內外大模型發展浪潮,但通用大模型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技術挑戰,例如大模型的可信可解釋問題、端到端等新框架推廣性問題、大模型個性化“最后一公里”問題、支撐大模型的算力集群建設問題等。

北京華航唯實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浪作了題為“‘智’造未來:人工智能助力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的報告。劉浪副總經理從人工智能對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的作用及相關影響出發,介紹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現狀,智能制造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院校人才培養的模式變革。

本次大會特別設置了以“教育強國·人才興邦: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教育之路”為主題的高峰對話環節,由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副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青島科技大學副校長李少遠主持。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常務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呂金虎,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理事、北京工業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喬俊飛,湖南大學副校長李樹濤,中原工學院校長夏元清,沈陽工業大學副校長孫秋野等五位專家圍繞“高校如何通過學科建設培育專業人才”“高校在國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方面的創新實踐”等話題進行了深度探討,分享真知灼見,場上場下互動頻繁,現場氣氛活躍熱烈。

2024中國自動化與人工智能教育大會暨2023-2024學年全國青少年勞動技能與智能設計大賽全國決賽以“智引教育未來創領新質生產”為主題,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自動化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中國自動化學會職業教育工作委員會、中國自動化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哈爾濱工程大學未來技術學院承辦。大會除了五場大會報告、一場高峰對話外,還組織了7場平行論壇,邀請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自動化和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趨勢與策略、智能教育與教育均衡發展新模式等議題展開討論,為院校的人工智能教育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會議同期開展的2023-2024學年全國青少年勞動技能與智能設計大賽全國決賽,吸引了來自全國300余個省市區11萬余名選手參賽,經過初賽、省賽層層選拔,最終有9000余名參賽選手入圍全國決賽,參加機械設計、機械裝載、超級工匠、智能家居等13個賽項的挑戰。此次大賽,貫徹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弘揚了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家精神,發現了一大批富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的有志少年,有力地推動了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創新,為我國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貢獻了力量。

標簽:

精彩閱讀

培養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科普人才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星系中心黑洞“越胖”,星系“老得越快”

國家統計局: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成為消費新趨勢

第三屆世界元宇宙大會將在武漢舉行

防范人工智能風險要有安全閥

3D打印技術催動高質量數實融合

“看電視難”究竟砸了誰的鍋?

激活數據要素 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西藏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碩果累累

我國科學家在肺纖維化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新知)

美洲肺魚擁有動物最大基因組

新型柔性相變纖維可用于人體調溫

為去甲腎上腺素轉運體“拍張工作照”

人工智能成為法律主體不存在理論障礙

你好!新職業丨工業互聯網運維員: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短視頻架起科普與公眾的橋梁,抖音持續追求優質醫療內容

天地協同探索合金“混溶”奧秘

未來“月球城”怎么建

立足優勢釋放低空經濟潛能

無人配送仍需補短板

知識產權轉化需破解“多而不優”

繁榮夜經濟激發消費活力

50多歲正是追愛的年紀,快來看中年人搞曖昧!

華服古韻起新潮

消暑大作戰:寵物“降溫”經濟升溫

北京首店即將落地 澳洲仙女裙茲默曼的線下之路好走嗎?

關注頭發健康 正確洗發護發

盲盒為何“拆拆拆不停”?

深圳、澳門兩地消委會公布25款鯊魚褲比較試驗結果:“浪莎”所含纖維與標注不符

智能汽車快速迭代更需要以人為本

商務部回應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披露

寶馬將開啟自動駕駛數據處理中心及試驗車間

通用汽車全球裁員超千人,軟件問題困擾跨國車企巨頭

騰勢Z9GT/Z9首搭易三方 王傳福:新能源豪華看技術

已報警 理想回應:從未與醫施德有過任何合作

特斯拉,拒絕擴張?

持續加密充換電網絡,蔚來發布加電"縣縣通"計劃

銷量、品牌、全球化都想要,極氪為什么選一條最難的路?

阿維塔入股引望 華為汽車業務“雙線并行”

上市險企中報將至 機構預判二季度業績顯著改善

嶺南轉債等無法按期兌付 可轉債年內屢破“金身”

三板市場近50家公司同日收年報問詢函

首批上市銀行中報業績穩健 凈息差均低于2%

券商角逐ETF賽道 業務最新細分指標出爐

27家頭部私募重倉67家A股公司 合計持有市值近240億元

部分中小銀行股權拍賣遇冷

盤活固定資產、回籠資金 13家A股公司計劃出售房產

競逐個人養老金市場 銀行鏖戰非試點地區“預開戶”

新能源車主遇到頭疼事:沒出險續保“被漲價”

浙江縣域觀察:家門口的小工坊,如何花式促共富?

珠江防總針對粵、閩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

情暖千里 內蒙古援建甘肅省東鄉縣一災后醫院重建

浙江縣域觀察:“公園鄉村”何以“云”上來?

黑河東居延海實現連續20年不干涸

經濟融合 發展聯動 成果共享——聚焦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經貿與發展合作亮點

2023年中非貿易額達2821億美元

中非合作論壇峰會9月初在京舉行 將推動中非務實合作新舉措落地

12306推出“學生預約購票服務”功能

葫蘆島300多名受災群眾被轉移

東北近日為何強降雨頻發

中非貿易具有強勁韌性充足活力

中國記協延安教育實踐項目啟動

教育部啟動第二批“國優計劃” 重點為中小學培養科學課程教師

自然資源部:全面打響“三北”工程攻堅戰

“青少年模式”為何叫好不叫座?

尋找公益的第三種解法 衛仕科學共生公益啟航

中國與近半數非洲國家貿易額同比增幅超過兩位數

助力回升向好 經濟大省這樣挑大梁——當前抓改革促發展觀察之八

中非合作成果豐碩 貿易規模屢創新高

東芯股份:投資礪算科技 進軍GPU芯片領域

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

故宮博物院:采取人工緩慢釋放票額方式提升觀眾購票成功率

夜經濟構建多元消費場景豐富消費體驗

我國降雨總體減弱減少 明起南方高溫范圍擴大四川盆地為熱力中心

追光 | 金牌也許會褪色,但這些瞬間和話語,永不褪色

在新征程上頑強拼搏奮勇爭先

重大項目建設提速 政府投資帶動效應持續釋放

從“蘇大強”到“強富美高”

薛其坤:科學研究要追求極致,其背后實際上就是勤奮

聚焦防汛抗洪·新華時評|筑牢安全屏障 守住“最后一公里”

農文旅融合迸發更多“金點子”

保護永續利用自然資源 繪就美麗中國“生態基底”

“雙萬”城市東莞:2億人共情共進,產城人共生共榮

焦點訪談:深改開新局 低空經濟 蓄勢高飛

前7個月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9.1%

新疆鐵路雙口岸今年通行中歐(中亞)班列數量突破1萬列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塞上江南風景新

“亞洲水塔”儲水量保持動態增長

從暑期檔新變化看創新塑造中國電影未來

中國科學探險事業守護者:全新BJ40城市獵人版,以無畏越野精神,征服新疆夏爾西里無人區!

林德純氧燃燒解決方案推動鋁行業綠色轉型

心力衰竭知多少,一文了解

白頭發拔一根長十根?

無錫首批技術轉移導師“上崗”

承德新能源裝機總量超1200萬千瓦

大國工匠劉伯鳴:矢志不渝鍛造大國重器

葉狀聚光器可大幅提高太陽能發電效率

個性化深部腦刺激能減輕帕金森癥狀

四大策略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人體腸道內發現新抗生素

新復合材料顯著降低電磁輻射水平

66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來自外太陽系

腦機接口設備“瘦身” 睡眠監測效率提高

全國首套數字化火檢與貧煤穩燃技術研發成功

新工藝完成 咸水層二氧化碳地質封存

納米鍍膜給電子產品穿上防水“外衣”

新模型為深中通道建設尋找最佳方案

地下礦山通風有了專業操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