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科技 >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用好科技創新關鍵變量

2025-04-02 11:32:02    來源:經濟參考報

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創新驅動的發展,要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科技創新是驅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是增強經濟韌性、釋放發展潛力的關鍵支撐。要堅持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科技創新推動動力變革。動力變革的核心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動力變革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基礎,動力變革主要源于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具有滲透性、擴散性、帶動性,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唯有激活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充分釋放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才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舉例說明,人工智能推動新能源汽車實現智能網聯,就是以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以科技創新推動動力變革,要從吸引聚集高素質人才、優化創新環境、前瞻性布局創新鏈、瞄準未來前沿技術研發等方面著手,強化關鍵核心技術供給、構建高水平創新型企業集群、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高起點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科技創新推動效率變革。效率變革反映投入產出關系與資源配置的優化,其核心是要素配置結構優化、投入產出效率提升。科技創新可以推動要素由低效益領域向高效益領域轉移,促進資源高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例如,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可有效提升企業效率:通過提升經營主體的預測、規劃和管理能力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精準預測市場需求,幫助制定更精準的生產計劃和市場策略,減少資源錯配,從而提升市場整體資源配置效率;通過實時監控和分析生產流程、供應鏈數據、員工技能和績效、能源投入與消耗等,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效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圖像生成、代碼生成、智能建模、決策輔助、知識管理等能力,賦能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而推動效率變革。

科技創新推動質量變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質量提升的根本保障。高質量的產品,技術含量高、安全性能好、智能化和自動化程度高。科技創新通過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及開發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產品而實現質量變革。例如,普通鋼鐵大量過剩,而高端特種鋼供不應求,究其原因是科技創新推動了質量變革。從宏觀角度來說,質量變革的關鍵在于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不斷優化產業產品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例如,以人工智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從而實現質量變革。因而,實現質量變革要立足科技創新,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科技創新要面向高質量發展

面向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科技創新的戰略先導地位,圍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聚焦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力求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以科技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基,也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基本盤,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科技創新是驅動發展的關鍵因素,數智化轉型是傳統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可行路徑。要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科技創新、整合要素資源,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提升。在高端化發展方面,加強行業前沿和共性關鍵技術、先進制造基礎工藝的研發推廣,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在智能化發展方面,將數字技術融入生產制造和運營全過程,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在綠色化發展方面,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積極構建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應用,促使產業價值鏈延伸、產品附加值提升。

以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新興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的高技術產業,對前沿技術的依賴度高,是質量效益好、技術領先、支撐帶動強、資源消耗低的產業。新興產業是隨著新的科技創新成果而出現的產業,具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集約等特點,是高質量發展的新途徑。科技創新打破原有產業邊界,通過提升全要素效率、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激發新業態新模式等方式,創造新的價值空間,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從而有力促進新興產業崛起。以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要加強科技創新投入,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育重點產品、拓展場景應用,按照技術有前景、產品有市場、產業有基礎的原則,推動新興產業成長為先導產業、支柱產業,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以科技創新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未來產業是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包括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等方向。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經濟增長的活躍力量,有望培育發展成先導性支柱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所在。要提前謀劃未來產業,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和重大科技攻關工程,體系化推進重點領域技術攻關,加快顛覆性技術突破,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推動跨領域技術交叉融合創新,提升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的轉化效率,圍繞新質生產力布局建設未來產業。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戰略目標,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主線,重視原始創新、加強集成創新、強化開放創新,創造更多高水平科技供給,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讓科技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重視原始創新。原始創新是最根本的創新,相對于二次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逆向創新等而言,原始創新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原理性主導技術等創新成果,可開辟前所未有的產業新方向、實現發展理念的新跨越。從創新性質看,原始創新是“無中生有”的質變、“從0到1”的首創;從創新過程看,原始創新具有前沿探索性和不確定性,是不連續、小概率事件;從創新成效看,原始創新具有前瞻性、突破性和顛覆性,存在被承認的非共識性和滯后性等特征。原始創新在對科技自身發展產生重大牽引作用的同時,對產業形態和經濟結構帶來重大變革,在微觀層面上將引發企業競爭態勢的改變,在宏觀層面上則有可能導致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競爭格局的重新形成。

加強集成創新。集成創新相對于單項創新、分散創新等而言,表現為整合式創新、融合創新、融通創新、系統性創新等。科技競爭比拼的不僅是單項創新和單項技術突破,更是技術體系、創新體系和創新生態的系統競爭。對于原始性技術創新與重大發明專利都較稀缺的我國及我國企業來說,集成創新顯得尤為重要。在推動重要前沿方向實現技術突破的同時,要加強基礎能力、系統能力和創新生態建設,鞏固提高一體化戰略科技能力,強化基礎理論和底層技術支撐,提升集成創新水平,為科技支撐發展力、保障生存力提供系統性支撐。要圍繞具有較強技術關聯性和產業帶動性的戰略產品和重大項目,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科技重大項目,推動重點前沿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甚至整體性突破,引領技術變革和產業發展方向。

強化開放創新。開放創新相對于自主創新、獨立創新等而言,表現為合作創新、協同創新、共同創新、開源創新等。我國作為大國參與競爭合作,必須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的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與此同時,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創新資源在世界范圍內加快流動,各國經濟和科技聯系更加緊密,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所有創新難題,唯有開放合作才是正道。科技創新必須具有全球視野,通過高水平開放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充分借鑒人類科技進步成果,更好整合運用全球創新資源,高效提升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

(陳慶修 作者系全國機關事務管理研究會副秘書長)

標簽:

精彩閱讀

3D細胞培養系統助力新藥開發

太空生物研究為農業變革提供全新可能

火星上發現長鏈有機分子

晶體“倉庫”實現高劑量長效給藥

干細胞療法恢復脊髓損傷者運動能力

首個國產大豆全生命周期器官發育“時空圖譜”繪制

國產家電成“頂流” AI傍身站“C位”

構建“氣象+大語言模型+5G+機器人技術”創新典范

國務院國資委:深化央企“AI+”專項行動

三大運營商:擁抱人工智能 加碼算力投資

“快魚吃慢魚”助力半導體行業創新發展

三大電信運營商2025年資本開支計劃近三千億元

新品密集發布 人形機器人加速產業“進化”

加碼AI醫療 螞蟻集團升級三大產品體系

中消協提示:謹防“免密支付”盜刷漏洞

“人工智能+”助力消費煥新

AI醫生看病靠譜嗎

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2025年實踐案例及領先科技獎宣介會

流動嫁衣間:公益婚紗讓勤儉成時尚

瑞士手表2月出口額下降8.2%

線上紅利消退 品牌女裝轉戰線下

金價波動加劇 投資消費雙線遇冷

低調發財!意大利“靜奢”品牌業績逆勢增長

國博鳳冠冰箱貼銷量破百萬

一次性日用品 使用時有講究

時尚基因融入商圈消費活力涌動京城

一只寵物的“身價”正在重塑消費市場

百麗時尚深化運動休閑賽道,攜手Authentic升級Champion大中華區業務

售價38.98萬元—44.98萬元 騰勢N9上市

搭載高階智駕 二代哈弗梟龍MAX開啟預售

限時價10.39萬元起 奇瑞艾瑞澤8 PRO上市

零跑汽車早盤漲逾5%,花旗:將目標價由50.1港元調升至74.2港元,上調2026及27年的銷量預...

自主品牌車企激戰高階智駕賽道

用示界造富康,名牌“加身”的神龍汽車欲重整旗鼓

比亞迪史上最強財報出爐:營收7771億、現金儲備1549億

李書福脫稿演講“帶貨”AR眼鏡

汽車智能化風險正敲響警鐘

超20億元債轉股能否“救活”哪吒汽車?

航空業支撐中國逾千萬就業

對于中國經濟及全球發展,國際經濟大咖這么看

北京城市副中心去年新設外企194家 同比增九成

北京營商環境改革持續迭代升級

北京市殯葬惠民政策有哪些?

閩寧“純綠電小鎮”背后的“鏈式反應”

科技助廣西來賓端穩“糖罐子”

內蒙古首家AI智能學校開啟教學

安徽:厚植創新創業沃土 加快打造新質生產力"創新搖籃"

粵頒發首張“粵妝甄品”認證證書

油菜花“有財發”!沙膽彪春日限定上新,花田品鑒浪漫直擊!

清明將至 短途旅游線路火爆 這些寶藏地等你打卡

2024年完成國土綠化超1億畝 我國“綠色家底”持續增厚

我國鋼鐵行業加快轉型升級

關注首發經濟|國潮等東方美學為何成為青年消費的“流量密碼”

福建泰寧:傳統與現代交融 古城“活化”繪新景

從“悶聲發財”到“名利雙收” ——2024-2025吉林雪季系列觀察之一

寒潮打斷升溫 局地降溫將超20℃

近230個品牌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 以“秀”為媒推動產業鏈融合創新

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大會將于28日舉辦 國內外高校前沿科創成果集體路演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啟幕 傾聽世界變局中的亞洲呼聲

服務對外開放、促進貿易發展、便利人員往來——航空口岸迎來新變化

票制互通、支付兼容 軌道交通換乘更便捷了!

科技“討海”讓海鮮更鮮活

游古鎮看《哪吒》 臺青浙江嘉興“尋根”領略文化魅力

天山南北奏響“智慧春耕”協奏曲

百年奢品家電ASKO斬獲多項艾普蘭獎 領跑高端家電浪潮

“花樣”經濟新觀察|“賞花經濟”煥發蓬勃生機

【鄉路上,感受脈動中國】蝴蝶蘭盛放 為鄉村振興“增色添香”

靜養百天!大熊貓“福寶”25日與公眾再度見面

遇見,在賽場之外

秀我中國丨春日限定版的浪漫 余杭最美櫻花大道上線

【普惠金融】民生銀行廣州分行舉辦 “融合創新,共贏未來——2025年結算新動能”專場活動

“雙羽天下”新賽季促進成渝雙城經濟與健康雙增長!

“水潤清流”農產品公共品牌發布 開啟特色農業新征程

葉酸界的“頂流”!斯利安憑什么成為醫生推薦首選?

聚焦海外全媒體營銷 中企跨境跨境廣告通解鎖出海廣告營銷新玩法

七十五載匠心沉淀:藝術家電gorenje攜三款新品亮相AWE2025

西安善佑家政:萬億藍海中的“家政黃埔”

合而不同、AI無止境,2025中國家電創新零售峰會探索市場新篇章

中國汽車乘智能化之風狂飆,傳祺向往給出“高階”答案

電子產品“偷”走睡眠,科學助眠怎么做?

20兆瓦級全國產化天然氣管道壓縮機組發運

具身智能仿真平臺“格物”發布:可一套代碼覆蓋百余款機器人

月壤研究確定月球最古老的撞擊遺跡形成于42.5億年前

“具身智能”版AI與人類最合拍

人形機器人正在長三角找工作 “把價格打下來”是關鍵

上海首家AI黑科技體驗空間來了!

中國量子衛星首次連接南半球

開源模型加速構建智能生態

提升航空產業競爭力

跨半球連亞非!中國首次實現上萬公里星地量子通信

聯想城市超級智能體落地宜昌 助力打造AI宜居城市

因聚而生,眾智有為: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會2025圓滿舉行

政務系統接入DeepSeek大模型貴在“雙向奔赴”

AI精準破局胰腺癌篩查困境

超4200萬消費者申請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

DeepSeek深度賦能產業發展

跨半球連亞非!中國首次實現上萬公里星地量子通信

人形機器人“熱”起來,更要“用”起來

產學研融合推動云終端布局 做AI時代算力服務運營商

探營人工智能企業:創新實踐拓至AI賦能新材料研發

20個省份已推進可信數據空間建設 技術標準市場機制仍待完善

華為發布首款闊折疊屏手機 終端全面進入原生鴻蒙時代

我國自研腦機接口植入人腦獲新突破

印度人工智能快速發展隱憂猶存

開源模型加速構建智能生態

數據優勢促產城融合

中國移動發布2024年財報 5G網絡用戶達5.52億戶

京東“閃電新品季”AWE開啟 “國補”疊加以舊換新至高立減35%